日前,教育部召開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部署推進會強調,發揮各行各業積極作用,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構建科學教育新體系?茖W教育工作涉及面廣、系統性強,尤其需要各行各業共同搭臺。因此,我們更需要聚焦家校社協同構建科學教育新體系的痛點難點和堵點,進而找到發力點,做好學校乃至區域層面的頂層設計。
凝聚各方主體共識,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茖W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好奇心是進入科學世界的起點,也是終身探索、成就事業的動力源,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齊心呵護。因此,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為青少年提升科學素養、培養科學精神提供條件。家校社要協同轉變唯分數、唯升學的教育觀念,主動呵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茖W教育事關拔尖創新人才的基礎性培養,針對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學生,要完善從識別、培養到使用、評價的一體化制度安排。要激發企業、行業的主動性,為學生搭建展示科技才能的舞臺和空間。同時,還要構建容錯機制,營造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讓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成為社會風尚。
協同各領域優秀人才,持續完善科學教育課程教材。重視科學教育,必須重視科學教育課程教材建設。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新型業態不斷涌現,科學教育課程教材在基礎性和前沿性方面還需要持續完善,必須堅持大科學觀念,協同相關領域優秀人才加強科學教育課程教材建設。要通過持續完善科學教育課程教材內容及時動態調整機制,廣泛吸收基礎學科一流學者、科學家深度參與課標研制與教材編寫。要研究學生學習心理和發展階段,對原理性知識進行體系化設計和編排,切實提高科學教育課程教材的吸引力和針對性。
積極盤活各方資源,拓展科學教育的教學空間?茖W教育不僅僅是學科的知識教學,也包含實驗操作、科學實踐等動手能力和探究意識的培養。因此,科學教育的課堂不應局限于校內,應堅持場域多樣、方法多樣、形態多樣,不斷積極拓展教學空間。這需要區域層面的規劃統籌,創設中小學校與大學、企業對接合作的客觀條件,幫助更多學生走進大學的實驗室、企業的操作間,近距離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同時,盤活社會資源,通過加強科技場館、基地、營地、園區、生產線等資源的建設與開放,聚焦國家重大科研活動策劃科普教育品牌項目,以更好地滿足師生進行全學段、全過程科學探究創新的教學需要。
合力加強師資培養,豐富優秀科學教師儲備?茖W教師是科學教育的主力軍。但當前我國科學教師的數量儲備與專業化水平難以匹配科學課程改革需求。因此,要從源頭上加強高素質專業化科學類課程教師供給。高校要優化專業設置,備足備強課程和師資,加大培養力度,為中小學輸送大批高素質的科學專業教師。同時,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持續加強對已有科學教師的在職培訓。
縱觀全球,科技創新人才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力量,落深落實科學教育尤為緊迫?茖W教育不僅是教育內部的事,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攻堅克難,推動科學教育的轉型升級。
。ㄗ髡呦抵袊逃茖W研究院教育評價與督導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